服务热线:400-688-9686

红木知识 红木保养 收藏鉴赏 制作工艺 名称术语

名称术语 NAME TERMS

明清家具部件术语

时间:2016-08-10

高端家具的工艺文化着实蕴含着不少的门道,仅行业术语就包含部件术语、材质术语、工艺术语、家具术语和其他术语等,们听到一些专家说到下面的家具名称,如胡床、毡案、一统碑、梳背椅、六方椅、鹿角椅、玫瑰椅、春凳、太师椅、美人榻、交椅、博古柜、月牙桌、绣墩、宝座、灯挂椅等等。

对于部件的术语,着实就更多了,包括四腿八挓、撇脚、隔板、框档、拖泥、合页、枨(chéng)、棂格、管脚枨、直枨、罗锅枨、绦条板、琴脚、面挺、桨腿、鼓腿彭牙、霸王枨、、绦环板、皮条线、牙子、层式托牙、螳螂腿、一腿三牙、墩底、桥梁档、踏脚档、护眼线、鳄鱼腿、壹瓶牙子、亮脚、底座、线脚、外翻马蹄、落塘面、裹腿枨······

四腿八挓:明清家具腿足向前左、后左、前右、后右“侧脚”称“四腿八挓”。北方匠师所称“四腿八”,又叫作“四腿八叉”,这里的“叉”字,读音zhā,是向外张开之意,如手张开着叫“挲着手”。“四腿八”的大名应该是四足“侧脚”,宋代李诫《营造法式》:“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内,柱脚微出向外,谓之侧脚。”所谓侧脚,就是四足下端向外撇,上端向内收,在《鲁班经》中称之为“梢”。凡家具正面有侧脚的叫“跑马”(形如马跑的时候前后腿腾开的样子),侧面有侧脚的叫“骑马”(形如人骑在马上两腿叉开的样子),正面、侧面都有侧脚的就叫“四腿八”。 在宋代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看到的家具,其造型普遍使用了“四腿八”的侧脚和收分作法。

故宫博物院的胡德生先生在著述中提出:“侧脚、收分、马蹄的使用,标志着宋代家具已开始进入科学发展阶段。”

枨:南方称为“档”,一般指横向安装的小木料,用料比大边、抹头小,起加固作用,是明清家具的重要构件之一。它最早出现于宋代。枨有两种,其一是“横枨”,基本是一根直木条,水平安置在桌、案、凳、椅的腿足之间;有的用单枨,也有用双枨的。

另外,安装在椅、觉四条腿间下部的枨,叫“管脚枨”。桌、椅等腿足的横枨与竖枨端头出榫后,皮子按腿形截割,并在腿外部分别包住腿足,而又相交的做法,叫“裹腿做”,又叫“襄腿枨”。其二为“罗锅枨”,即中间部位向上凸起的枨,具有曲直的线条美,常与矮老与卡子花搭配。

鼓腿彭牙:明清家具术语。家具在束腰以下,腿子和牙子都向外凸出的做法叫“鼓腿彭牙”。指家具的腿部从束腰处膨出,然后稍向内收,顺势作成弧形,足部多作内翻马蹄形。此称见清代匠作则例,北京匠师现仍沿用。

绦环板:是在家具竖向板面四边的里侧浮雕一道阳线,板面无论是正方,还是长方,每边阳线都与边框保持相等的距离。在抽屉脸、柜门板心、柜子的两山镶板、架子床的上楣部分和高束腰家具的束腰部分,常使用绦环板这个部件。

绦环板的上下两边镶入四框的通槽里,有的在桌子的柬腰部分使用绦环板。桌牙通过束腰部位的绦环板和矮柱支撑着桌面。从整体分析,采用高束腰沉香的目的在于拉大牙板与桌面的距离,从而也拉长了桌腿与桌面、桌牙的结合距离。

牙子:横材和坚材丁字形交角处的结构部件,具有固定构架,同时上面又可施加雕刻,起装饰的作用。牙子的名目繁多,短小的花牙叫牙头,横向较长的叫牙条,在搭脑两端的叫挂牙,在衣架或屏风等底座两边的叫站牙或坐角牙子。牙子的形式也很多,有卷云牙子、云纹牙子、弓背牙子、极格牙子等等。

亮脚:明清家具术语,指代明清家具牙条或锼空雕饰的部分。因有明亮透光的作用,故得名“亮脚”,常见于椅子靠背的底部。

落塘面:明清家具工艺术语。在采用攒边作法中,心板四周出斜边嵌入边抹槽口中,板面低于边抹平面的做法,苏州木工称之为“落塘面”。

外翻马蹄:明清家具术语。或称“翻马蹄”。足头向外的称“外翻马蹄”。是一条从腿部延伸到脚头变化微妙的线,自然流畅,光挺有力,具有雄健明快的走势。它是反映明式家具风格特点的典型式样之一。


相关搜索:
相关知识